大皖新聞訊 八月的皖西,熱浪依舊裹挾著紅土地。站在平崗嶺俯瞰,史河總干渠如一條碧綠的緞帶,在崗巒起伏間蜿蜒向北,灌溉著萬頃良田。
8月27日,紅星照耀中國 千里躍進大別山2025鄂豫皖主流網(wǎng)絡媒體行活動來到安徽省六安市葉集區(qū)平崗嶺工程,采訪了一位特殊的歷史親歷者——85歲的芮澤祥老人。
淠史杭工程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一項重大水利工程,始建于1958年,歷時14年建成。這項宏偉工程橫跨長江、淮河兩大流域,灌溉面積達1100萬畝,惠及安徽、河南兩省4市17個縣區(qū),從根本上改變了皖西、皖中地區(qū)“十年九旱”的困境。
淠史杭修建過程中難度最大的無非就是切嶺工程。據(jù)不完全統(tǒng)計,深度達10米以上的切嶺工程就有98處。其中,難度最大的就是平崗切嶺——切深在25米-30米之間,長3公里,土石方量高達343萬立方米。
芮澤祥老人精神矍鑠,現(xiàn)住在離史河岸邊不到兩公里的平崗街道芮祠新村。面對采訪團,老人的記憶瞬間回到了67年前那個火紅的年代。
“1958年,我18歲,正在上初中,那時候是邊上學,邊到平崗嶺干活?!避菨上槁曇艉榱痢.斈晷藿ㄆ綅徢袔X工程時,他還是個初中生,每天放學后第一時間就趕到工地上運土。因為還在上學,工地上大伙都親切地喊他“學生娃”,“那時候天剛蒙蒙亮,大家就舉著紅旗從四面八方趕到平崗嶺上開始干活?!?/p>
“當?shù)厝罕?,包括我們一家人,父母、哥哥他們整天?zhàn)斗在平崗切嶺?!避菨上榛貞浀?,平崗切嶺正坐落在于平崗鄉(xiāng)的平崗村(當時平崗是14個行政村)。
丘崗地巖石層厚且堅硬,挖至5米以下就難以施工,從河底向上運土更是費力。智慧的勞動者經過幾輪會商,研制出了“倒拉器”,拿出了排樁松土“劈土法”、“洞室爆破法”等施工方案。
“成立的還有爆破隊,爆破隊干什么的呢?就是專門等土層打完了,打石層,放炮把石頭崩碎,然后才能搬走?!避菨上閷Ξ斈甑氖┕ぜ毠?jié)記憶猶新。
正處于三年困難時期,每人一天只能領到一斤糧食,只有勻著吃,主食就是“一干兩稀”,中午干飯,早晚稀飯,菜就是咸菜、蘿卜、大白菜。盡管生活條件艱苦,但建設工地上仍然熱火朝天,人們喊著號子,揮汗如雨。
芮澤祥回憶說:“那時候沒有什么機械設備,主要靠鋤頭挖、肩膀挑。大家用獨輪車推土,一車一車往坡上運。有時候坡太陡,需要好幾個人在前面拉,后面的人推?!?/p>
在挖到深處時還要架人字梯,“坡度太大,只能用人字梯,人接人,人接人,一桶桶地運出來。”芮澤祥說道。
預計三年完成的平崗切嶺工程,僅用8個月就順利打通?!扒袔X筑渠,引水上崗”戰(zhàn)天斗地的“切嶺”精神,也因此成為淠史杭精神重要的組成部分。
建設過程雖然千辛萬苦,但隨著河內蓄水,開始灌溉良田,百姓們個個喜笑顏開?!袄习傩战凶鳌让印?。”芮澤祥激動地說,“所以這道河修的不僅僅是我們平崗受益,整個安徽省都受益了,都受益了!”
67年過去了,當年的“學生娃”已成耄耋老人,但平崗嶺下的史河總干渠依然奔流不息,滋潤著豫皖兩岸萬畝良田。芮澤祥老人站在渠畔,望著潺潺流水,眼中滿是欣慰與自豪。那8個月的血汗奮戰(zhàn),已化作永不干涸的清流,繼續(xù)滋養(yǎng)著這片紅色的土地。
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姚一鳴 余康生
編輯 陶娜
Copyright ? 2001-2025 湖北荊楚網(wǎng)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170001 -
增值電信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 鄂B2-20231273 -
廣播電視節(jié)目制作經營許可證(鄂)字第00011號
信息網(wǎng)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 1706144 -
互聯(lián)網(wǎng)出版許可證 (鄂)字3號 -
營業(yè)執(zhí)照
鄂ICP備 13000573號-1 鄂公網(wǎng)安備 42010602000206號
版權為 荊楚網(wǎng) www.fysf168.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